2022-11-21 07:07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选中实验数据(包含X、Y),在“插入”选项卡上,选择“图标”组中的“散点图”,至于散点图的样式,选择第一个就可以啦,这样可以方便后期进行相关系数的操作,在这里就先埋个伏笔。
2.这样,就以X、Y为数据源,做出来一个散点图,从散点图上可以看出,存在这样一条直线,可以使图表中的点尽可能的落在直线的两侧,而这条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就是需要的相关系数。
3.接下来,简单的对于做的图标进行修饰一下,包括颜色的填充、图标区域和绘图区域的颜色匹配、边框的格式等等。
4.如何获得样本数据的相关系数,
这就是针对样本数据,进行添加趋势线。在的图表中选择我们的样本数据点,然后鼠标右键单击,在弹出来的活动窗口中,选择“添加趋势线”选项。
5.弹出“设置趋势线格式”窗口,趋势线的类型我们选择“直线”,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线性相关系数。在窗口的底部勾选“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这个R就是我们需要的相关系数。
6.以上步骤完成以后,就可以得到数据相关系数,可以看到拟合直线的函数表达式,同时得到R的平方值,那么R值就是我们需要的相关系数,因为是进行直线拟合,所以得到的就是线性相关系数。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常常需要计算一些统计分析的数据,比如:描述统计,相关性系数,方差分析,t-检验等,如何使用excel就能快速进行这些数据的计算呢?下面就教给大家,非常的简单又实用。
1.首先,要先添加数据分析这一加载项,具体操作以2010版本为例,其他版本步骤类似,可能加载项的位置不同。选项---加载项
2.点击加载项后,在管理那里,选择转到
3.在出现的加载宏的框中将分析工具库两项打钩,然后选择确定。
4.拿一组数据,分别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性系数的计算举例。这组数据是每一天对于的注册某款游戏的人数,和该天在广告上投放的金额。
5.首先,运用描述统计来分析注册人数。选择数据----数据分析----描述统计----确定。在跳出来的窗口中显示的是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项目。
6.在跳出的描述统计窗口,将待统计的数据放入红色框区域,如果数据是按列排布,在分组方式就选择逐列,如果按行排列就选择逐行。
7.在输出选项部分,可以选择输出的位置。
8.在下面红色框框住的部分可以选择需要显示的指标。
9.在这里我选择了注册人数作为待分析数据,选择在数据右边显示结果,显示的指标选择了汇总数据,置信度选择了在95%。
使用相关系数可以确定两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以检测某地的平均温度和空调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
CORREL:excel的内部函数,在excel的[统计函数]类别里。 返回单元格区域 array1 和 array2 之间的相关系数。 用法:CORREL(array1,array2) Array1 第一组数值单元格区域。 Array2 第二组数值单元格区域。 如果数组或引用参数包含文本、逻辑值或空白单元格,则这些值将被忽略;但包含零值的单元格将计算在内。 如果 array1 和 array2 的数据点的个数不同,函数 CORREL 返回错误值 #N/A。 如果 array1 或 array2 为空,或者其数值的 s(标准偏差)等于零,函数 CORREL 返回错误值 #DIV/0!。
如果数据在AB列,那么设置C列单元格格式为百分比, 在C2单元格输入以下公式,然后向下填充公式 =(B2-A2)/A2
用统计函数中的CORREL函数,假设的两组数据为:A1:A10和B1:B10在C1输入公式=CORREL(A1:A10,B1:B10)相关系数就出来了, 以前我也不知有这个公式,我是用求标准差的办法设置的公式做了一个小模板,累死了,哈哈!
1.
首先打开Excel2016,输入X、Y两列数据,选中X、Y数据列,依次点击 插入、散点图...
2.
鼠标右击数据点,添加趋势线。
3.
接着在打开的窗口中,“显示R平方值”,可相关系数R的平方。
4.
这时得到R平方,小数位数为4位。
Excel回归分析中r表示相关系数,而square表示拟合优度。
方法一:打开Excel,选择一组数据,点击“插入”,选择“散点图”。
选定散点,右键单击,选择“添加趋势线”。
点击“线性”,勾选“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得出结果R的平方,用计算机开方就得到相关系数。
方法二:选择“D4”单元格,点击插入公式。
点击“或选择类别”右边的下拉三角,点击“统计”,找到“CORREL”函数。
第一行参数点击“B4-B9”,第二行参数点击“C4-C9”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