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7 04:52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Countif函数是Microsoft Excel中对指定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计数的一个函数,在WPS,Excel2003和Excel2007等版本中均可使用。参数:range 要计算其中非空单元格数目的区域参数:criteria 以数字、表达式或文本形式定义的条件。中文名指定求和函数,使用范围WPS,Excel2003,Excel2007
输入函数时,在单元格中一定要先在半角英文模式下输入等号(=),基础操作如下。这种表示函数结构的,叫作“格式”。
【格式】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格式中的“参数”是函数必须的构成要素。如果存在多个参数,就用逗号(,)隔开,从第一个开始按顺序称作参数1、参数2……比如运用 IF 函数的话,函数构成如下:
=IF(测试条件,真值,假值)
这一情况中,“测试条件”为参数1、“真值”为参数2,“假值”为参数3。不同的函数,指定不同的参数会得出怎样不同的结果,记住这些内容,其实也是在慢慢提高 Excel 的操作技能。
Excel 2007之后的版本中,在输入函数的过程中会出现候补名单,运用TAB 键即可快速输入函数。在此以 SUM 函数为例,请大家看一下输入函数的具体步骤。
➊ 半角模式下输入等号(=)。
Excel输入函数:5个步骤-office26.com
➋ 在输入需要的函数的过程中会出现候补名单。
Excel输入函数:5个步骤-office26.com
➌ 用光标键从候补菜单中选择要使用的函数名,用TAB 键确定(此操作可补充输入函数名称,也会显示前括号)。
Excel输入函数:5个步骤-office26.com
➍ 括号中输入参数。
➎ 最后输入右括号,按Enter 键或TAB 键确定。
按下Enter 键后,活动单元格自动向下移动一个;按下TAB 键后,活动单元格自动向右移动一个,输入后续的内容十分方便。
EXCEL用函数ABS()表示绝对值,例求A1减B1的绝对值,表求为:=ABS(A1-B1) 如果只是输入形式的的绝对值号,可按住Shift打“\”键,即“|”
需EXCEL 2007及以上版本支持,公式:=COUNTIFS(F2:F11,">115",M2:M11,">280",M2:M11,"280)*(M2:M11
2016版本由17179869184单元格组成。1、电脑打开Excel表格,按Ctrl+↓,就可以到最底部,就可以看到单元格有1048576行。
2、按Ctrl+→键,就可以定位到最后列,就可以看到单元格有16384列。
3、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1048576*16384。
4、输入公式后,按回车键就可以得到一个工作簿由17179869184个单元格组成
选中sheet2b列 点数据-排序-降序就可以 非要函数 那就这样 A、B列输入上面的数字。 然后在E列输入下面公式 =INDEX(B:B,MOD(SMALL($B$1:$B$8*1000+ROW($B$1:$B$8),ROW(1:1)),1000)) 这是数组公式,输入后双击,同时按ctrl+shift+enter。然后下拉公式。 在D列输入公式 =INDEX(A:A,MOD(SMALL($B$1:$B$8*1000+ROW($B$1:$B$8),ROW(1:1)),1000)) 输入后双击,同时按ctrl+shift+enter。然后下拉公式。 数据范围自己定,我也的是到第8行 最好数据到第几行就写到第几行,要不会出现0值
1.利用“公式审核”中的“显示公式”功能(快捷键为Ctrl+~);
2.利用定位功能,按Ctrl+G,打开定位条件,选择“公式”,确定后,选中的单元格就是包含公式的,可以填充颜色来标记;
3.利用函数=formulatext(a1),这个是excel2013新增函数,之前的版本无法使用。
4.利用宏表函数get.cell,将“=get.cell(48,a1)”自定义一个名称(如“gs”),包含公式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另外=get.cell(6,a1)与formulatext函数类似,也可以获得公式,不同的是,在没有公式的时候,get.cell结果为原值,formulatext结果为#N/A。
一、意思不同
count仅仅是计数,统计值为数值型数字的单元格个数。公式为=COUNTIF(统计区域,条件)
countif在指定区域中按指定条件对单元格进行计数,公式为=COUNTIFS(统计区域,条件1,条件区域2,条件2)
二、作用不同
COUNT的作用是计算区域内包含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
COUNTIF的作用是计算所选区域内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个数,countif函数也可以进行同列多条件的计算。但不常用,多条件的计数,在Excel中常常使用sumproduct函数。
三、限制不同
count,单元格内必须为数值型数字时,才会被统计,如果是文字,或其他格式都不行。
countif是统计满足”单条件“的个数,仅2个参数,区域、条件。如输入=COUNTIF(A6:A12,A6),目的是统计有几个和D6值一样的单元格。
countif函数中第一个参数要选中范围,如果数据范围很大,使用鼠标拖动的话会很麻烦。
可以通过Excel中自带的引导功能快速学习函数。
软件版本:Office2007
以Vlookup函数为例,说明快速学习方法:
1.通过公式菜单,插入想要学习的函数:
2.就可以看到函数的各个参数要求和所代表的意义,根据提示设置各项参数:
3,点击确定后,就正确使用了这个函数:
函数和公式
什么是函数
Excel函数即是预先定义,执行计算、分析等处理数据任务的特殊公式。以常用的求和函数SUM为例,
它的语法是 SUM(number1,number2,)
其中 SUM 称为函数名称,一个函数只有唯一的一个名称,它决定了函数的功能和用途。函数名称后紧跟左括号,接着是用逗号分隔的称为 参数 的内容,最后用一个右括号表示函数结束。
参数是函数中最复杂的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函数的运算对象、顺序或结构等。用户可以对某个单元格或区域进行处理,如分析存款利息、确定成绩名次、计算三角函数值等。
按照函数的来源,Excel函数可以分为内置函数和扩展函数两大类。前者只要启动了Excel,用户就可以使用它们;而后者必须通过单击“开发工具→加载项”菜单命令加载,然后才能像内置函数那样使用。
什么是公式
函数与公式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如果说前者是Excel预先定义好的特殊公式,后者就是由用户自行设计对工作表进行计算和处理的公式。
以公式=SUM(E1:H1)*A1+26为例,它要以等号=开始,其内部可以包括函数、引用、运算符和常量。
SUM(E1:H1) 是函数
A1 是对单元格A1的引用(使用其中存储的数据),
26 是常量
* 和 + 是算术运算符
函数要以公式的形式出现,它必须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函数名称前面的等号,另一个则是函数本身。"
函数的参数
常量
常量是直接输入到单元格或公式中的数字或文本,或由名称所代表的数字或文本值,例如数字 2890.56、日期 2003-8-19 和文本 黎明 都是常量。但是公式或由公式计算出的结果都不是常量,因为只要公式的参数发生了变化,它自身或计算出来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
逻辑值
逻辑值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参数,它只有TRUE(真)或FALSE(假)两种类型。例如在公式“=IF(A3=0,"A3=0","A3不为0")”中,“A3=0”就是一个可以返回TRUE(真)或FALSE(假)两种结果的参数。当“A3=0”为TRUE(真)时在公式所在单元格中输出“A3=0”,否则在单元格中输出“A3不为0”的计算结果。
数组
数组用于可产生多个结果,或可以对存放在行和列中的一组参数进行计算的公式。Excel中有常量和区域两类数组。
常量数组放在“{}”(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自动生成)内部,而且内部各列的数值要用逗号“,”隔开,各行的数值要用分号“;”隔开。假如你要表示第1行中的56、78、89和第2行中的90、76、80,就应该建立一个2行3列的常量数组 {56,78,89;90,76,80}。
区域数组是一个矩形的单元格区域,该区域中的单元格共用一个公式。例如公式“=TREND(B1:B3,A1:A3)”作为数组公式使用时,它所引用的矩形单元格区域“B1:B3,A1:A3”就是一个区域数组。"
错误值
使用错误值作为参数的主要是信息函数,例如“ERROR.TYPE”函数就是以错误值作为参数。它的语法为“ERROR.TYPE(error_val)”,如果其中的参数是#NUM!,则返回数值“6”。
单元格引用
单元格引用是函数中最常见的参数,引用的目的在于标识工作表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并指明公式或函数所使用的数据的位置,便于它们使用工作表各处的数据,或者在多个函数中使用同一个单元格的数据。还可以引用同一工作簿不同工作表的单元格,甚至引用其他工作簿中的数据。
根据公式所在单元格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单元格引用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引用分为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三种类型。
以存放在F2单元格中的公式“=SUM(A2:E2)”为例,当公式由F2单元格复制到F3单元格以后,公式中的引用也会变化为“=SUM(A3:E3)”。若公式自F列向下继续复制,“行标”每增加1行,公式中的行标也自动加1。如果上述公式改为“=SUM($A $3:$E$3)”,则无论公式复制到何处,其引用的位置始终是“A3:E3”区域。 混合引用有“绝对列和相对行”,或是“绝对行和相对列”两种形式。前者如“=SUM($A3:$E3)”,后者如“=SUM(A$3:E$3)”。
上面的几个实例引用的都是同一工作表中的数据,如果要分析同一工作簿中多张工作表上的数据,就要使用三维引用。
假如公式放在工作表Sheet1的C6单元格,要引用工作表Sheet2的“A1:A6”和Sheet3的“B2:B9”区域进行求和运算,则公式中的引用形式为“=SUM(Sheet2!A1:A6,Sheet3!B2:B9)”。也就是说三维引用中不仅包含单元格或区域引用,还要在前面加上带“!”的工作表名称。
假如你要引用的数据来自另一个工作簿,如工作簿Book1中的SUM函数要绝对引用工作簿Book2中的数据,其公式为
“=SUM([Book2]Sheet1! SAS1: SAS8,[Book2]Sheet2!SBS1: SBS9)”,也就是在原来单元格引用的前面加上“[Book2]Sheet1!”。放在中括号里面的是工作簿名称,带“!”的则是其中的工作表名称。即是跨工作簿引用单元格或区域时,引用对象的前面必须用“!”作为工作表分隔符,再用中括号作为工作簿分隔符。不过三维引用的要受到较多的限制,例如不能使用数组公式等。
提示:上面介绍的是Excel默认的引用方式,称为“A1引用样式”。如果你要计算处在“宏”内的行和列,必须使用“R1C1引用样式”。由于这种引用样式很少使用,限于篇幅本文不做进一步介绍。
嵌套函数
除了上面介绍的情况外,函数也可以是嵌套的,即一个函数是另一个函数的参数,例如
“=IF(OR(RIGHTB(E2,1)=""1"",RIGHTB(E2,1)=""3"",RIGHTB(E2,1)=""5"",RIGHTB(E2,1)=""7"", RIGHTB(E2,1)=""9""),""男"",""女"")”。
其中公式中的IF函数使用了嵌套的RIGHTB函数,并将后者返回的结果作为IF的逻辑判断依据。
名称和标志
为了更加直观地标识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我们可以给它们赋予一个名称,从而在公式或函数中直接引用。例如“B2:B4”区域存放着学生的物理成绩,求解平均分的公式一般是“=AVERAGE(B2:B4)”。在给B2:B4区域命名为“物理分数”以后,该公式就可以变为“=AVERAGE(物理分数)”,从而使公式变得更加直观。
如果你要删除已经命名的区域,可以按相同方法打开“定义名称”对话框,选中你要删除的名称删除即可。
从本质上讲,名称是单元格引用的一种方式。因为它们不是文本,使用时名称和标志都不能添加引号。
函数的输入方法
对Excel 公式而言,函数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公式输入可以归结为函数输入的问题。
插入函数对话框
“插入函数”对话框是Excel输入公式的重要工具,以公式“=SUM(B2:B4)”为例,Excel输入该公式的具体过程是:
编辑栏输入
如果你要套用某个现成公式,或者输入一些嵌套关系复杂的公式,利用编辑栏输入更加快捷。
直接输入
如果对公式很熟悉,直接输入最简单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