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7 08:33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1、概念不同:有效年利率是在按照给定的计息期利率和每年复利次数计算利息时,能够产生相同结果的每年复利一次的年利率。实际利率是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2、收益不同:名义利率相比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并不是投资者能够获得的真实收益,还与货币的购买力有关。
3、计息周期不同: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扩展资料:利率的影响因素:利率因素升降对房地产价格有着很大的影响。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利率升降会增加或降低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利息,从而使房地产价格上升或下降。从房地产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现在购买房地产(特别是商品住宅)普遍采取贷款方式付款,所以利率升降会减少或增加房地产需求,从而使房地产价格下降或上升。从房地产价值是房地产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之和的角度来看,由于房地产价值与折现率负相关,而折现率与利率正相关,所以利率升降会使房地产价格下降或上升。
与债券发行直接相关的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指按照理论价格确定面值的方式。
理论价格:即内在价格,是以现金流贴现之和求得,所用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交易费用:债券发行人为贷入的资本付出的发行成本,如印制债券,申请发行,公布信息等财务费用。交易费用不计入债券初始确认金额:按照债券的内在价值确定面值,面值计算所用的市场利率就是实际利率;而真正交易时,价格还要加上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计入债券初始确认金额:订立面值时,就在内在价值上加入了交易费用,使得等式另一面的市场利率减小,小于实际利率;换言之,小于上面那种情况中算出的利率。(参见折现公式) 事实上,债券面值是后一种算出的结果。债券的面值,在折(溢)价发行中,小(大)于交易价格。因此折(溢)价发行不会影响面值的确定,只与债券售价有关。
在实际利率法下,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等于债券的每期初帐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由于债券的帐面价值随着债券溢折价的分摊而减少或增加,因此,所计算出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每期利息收入和按票面计率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的差额,即为每期溢折价的摊销数。
采用实际利率法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如为分期付息债券,应当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并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插值法又称"内插法",是利用函数f (x)在某区间中插入若干点的函数值,作出适当的特定函数,在这些点上取已知值,在区间的其他点上用这特定函数的值作为函数f (x)的近似值,这种方法称为插值法。如果这特定函数是多项式,就称它为插值多项式。
实际利率是要用内插法(又叫插值法)计算的。
“内插法”的原理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一个方程,然后,解方程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例如:假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现在已知与A对应的数据是B,A介于A1和A2之间,则可以按照(A1-A)/(A1-A2)=(B1-B)/(B1-B2)计算得出A的数值,会计考试时如用到年金现值系数及其他系数时,会给出相关的系数表,再直接用内插法求出实际利率。
例如:假设每年初存入10000元,共计存款5次,每年复利一次,第5年末可以一次性取出60000元,要求计算存款利率。
解答:
10000×[(F/A,i,5+1)-1]=60000
(F/A,i,5+1)=6.0+1
即:(F/A,i,6)=7.0
查年金终值系数表可知:
(F/A,6%,6)=6.9753
(F/A,7%,6)=7.1533
利用内插法可知:
解方程得到:i=6.14%
直线法的特点是:每期溢折价的摊销数额相等。
实际利率法的特点是: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折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而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因此,直线法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不够准确。实际利率法比较精确,但是获取实际利率比较困难。对于在报表结果的影响当然由于摊销数额不同,利润也不同。
发行债券无论是溢价还是折价都涉及与票面金额有差的。这个差是要在发行年度比如5年,要按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分摊的,并要求计入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票面金额乘以票面利率=应付利息
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应付利息与摊销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到"财务费用“中。
实际利率法中的实际利率,是指使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公允价值的折现率。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算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哪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更高,热钱向那里走的机会就更高。比如说,美元的实际利率在提高,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继续,那么国际热钱向美国投资流向就比较明显。投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债券,股票,地产,古董,外汇……。其中,债券市场是对这些利率和实际利率最敏感的市场。可以说,美元的汇率是基本上跟着实际利率趋势来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