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7 17:29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打开原始数据表格,制作本实例的原始数据要求单列,请确认数据的类型。
2
/3
选择“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后,出现属性设置框,依次选择:
输入区域:原始数据区域;如果有数据标签可以选择“标志位于第一行”;
输出区域:移动平均数值显示区域;
间隔:指定使用几组数据来得出平均值;
图表输出;原始数据和移动平均数值会以图表的形式来显示,以供比较;
标准误差: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移动平均数据)的标准差,用以显示预测与实际值的差距。数字越小则表明预测情况越好。
3
/3
输入完毕后,则可立即生成相应的数据和图表。从生成的图表上可以看出很多信息。
1、加权平均就是考虑被平均的各数值在平均过程中的重要性,给它们赋于不同的权重系数。
2、SUMPRODUCT函数是 “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函数语法:SUMPRODUCT(array1, [array2], [array3], ...)
3、SUMPRODUCT 函数语法具有下列参数:Array1 必需。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的第一个数组参数。Array2, array3,... 可选。2 到 255 个数组参数,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
4、举例子说明:
加权平均数的公式为:=SUMPRODUCT(B2:B4,C2:C4)/SUM(B2:B4);然后按下Ctrl+Shift+Enter三键结束数组公式的输入。
例说明,下面是一个同学的某一科的考试成绩:
平时测验 80, 期中 90, 期末 95
学校规定的科目成绩的计算方式是:
平时测验占 20%;
期中成绩占 30%;
期末成绩占 50%;
这里,每个成绩所占的比重叫做权数或权重。那么,
加权平均值 = 80*20% + 90*30% + 95*50% = 90.5
算数平均值 = (80 + 90 + 95)/3 = 88.3
上面的例子是已知权重的情况。下面的例子是未知权重的情况:
股票A,1000股,价格10;
股票B,2000股,价格15;
算数平均 = (10 + 15) / 2 = 12.5;
加权平均 = (10 x 1000 + 15 x 2000) / (1000 + 2000) = 13.33
其实,在每一个数的权数相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值就等于算数平均值。
提示:道琼斯工业指数就是算数平均值,标准普尔500指数是权重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即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加权平均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总体中各单位的数值(变量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各数值出现的次数(频数),由于各数值出现的次数对其在平均数中的影响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权数。因为加权平均值是根据权数的不同进行的平均数的计算,所以又叫加权平均数。
.
打开一组需要求和的数据;
2.
选中计算求和数值放置的单元格,点击“fx”函数,跳出插入函数窗口;选择“SUM”函数,然后点击确定;
3.
在跳出的“函数参数”窗口中选择表格中所有数据,然后点击确定;
4.
函数整列求和就完成了
加权平均:即如 =(A1*B1+A2*B2+A3*B3+……+An*Bn)/(A1+A2+A3+……+An), 假定A列为数量(权数),B列为单价,在EXCEL中,直接用如下公式即可解决。 =SUMPRODUCT((A1:A100)*(B1:B100))/SUM(A1:A100
加权平均数的公式为:
=SUMPRODUCT(B2:B4,C2:C4)/SUM(B2:B4)
或者输入公式:=SUM(B2:B4*C2:C4)/SUM(B2:B4)
然后按下Ctrl+Shift+Enter三键结束数组公式的输入。
希望对你有帮助。
加权平均法,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加权平均法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1、首先在excel里面输入相应的数据,然后我们点击选中图示中的单元格,之后我们点击公式,然后点击自动求和;
2、之后我们直接按回车键;
3、然后我们选中图示中的单元格,之后我们点击公式,然后点击自动求和的下拉箭头,弹出的界面,我们点击平均值;
4、之后我们选中图示中的区域,然后按回车键;
5、然后我们在图示中的单元格中输入=C9/C10,然后按回车键;
6、结果如图所示,这样我们就算出加权平均值了。
扩展资料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
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总体中各单位的标志值(变量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频数),由于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对其在平均数中的影响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权数。
(x1+x2+……xn)/n。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平均值有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平方平均值(均方根平均值,rms),调和平均值,加权平均值等,其中以算术平均值最为常见。
平均值分类计算
平均值,有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平方平均值(均方根平均值,rms),调和平均值,加权平均值等。
其中以算术平均值最为常见,计算方法为:
几何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为:
值得注意的是,几何平均值是相对于正数而言的,也就是说上面的X1,X2,..Xn必须是正数。
均方根平均值计算方法为
调和平均值计算方法为:N/(1/x1+1/x2+...+1/xn)
加权平均值算法为
平均值怎么算
计算平均值,一般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简单平均法,一种是加权平均法。例如,某企业生产A产品10台,单价100元;生产B产品5台,单价50元;生产C产品3台,单价30元,计算平均价格。简单平均法:平均价格=∑各类产品单价/产品种类。
平均价格=(100+50+30)/3 =60(元)。加权平均法:平均价格=∑(产品单价×产品数量)/∑(产品数量)。
平均价格=(100×10+50×5+30×3)/(10+5+3)=74.44(元)可以看出,简单平均与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平均值差距较大,而后者更贴近事实,属于精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