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办公自动化 > excel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运算(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公式)

excel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运算(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公式)

2022-12-13 10:13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内容提要:【衰变公式】热度:40

1.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公式

excel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运算(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公式)

先确定是臭氧衰变成氧气。根据一般的半衰期公式有: 公式: N'=N0*(0。5)^n,M'=M0*(0。5)^n。(n=t/τ) N'、M'为衰变后剩余原子数和质量。 N0、m0为衰变前原子数和质量。

n为半衰期个数,t所用时间,τ为半衰期。 代入得(用质量近似计算): 最先1小时产生的到T时衰变的是:m1=Q*(0。 5)^(T/τ); 第二小时的是:m2=Q*(0。

5)^[(T-1)/τ]; 最后一小时的是:mT=Q*(0。5)^(1/τ)。 把他们加起来,就是衰变了的质量。 m衰总=m1+m2+……+mT =Q*{(0。5)^(T/τ)+(0。5)^

2. 放射半衰期计算公式

m=M(1/2)^(t/T)

其中M为反应前原子核质量,m为反应后原子核质量,t为反应时间,T为半衰期.

在物理学上,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机会率也越高.由于一个原子的衰变是自然地发生,即不能预知何时会发生,因此会以机会率来表示.每颗原子衰变的机率大致相同,做实验的时候,会使用千千万万的原子.

从统计意义上讲,半衰期是指一个时间段T,在T这段时间内,一种元素的一种不稳定同位素原子发生衰变的概率为50%.“50%的概率”是一个统计概念,仅对大量重复事件有意义.当原子数量“巨大”时,在T时间内,将会有50%的原子发生衰变,从数量上讲就是有“一半的原子”发生衰变.在下一个T时间内,剩下未衰变的原子又会有50%发生衰变,以此类推.但当原子的个数不再“巨大”时,例如只剩下20个原子还未衰变时,那么“50%的概率”将不再有意义,这时,经过T时间后,发生衰变的原子个数不一定是10个(20×50%).

3. 核素半衰期与剂量公式

衰变常数的单位是s,例如,Co的衰变常数为4.439×10 s,而Ag的衰变常数则为4.73×10 s。

衰变常数(decay constant),表征放射性衰变统计规律的特征量之一,表示某种放射性核素的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

衰变常数是各种放射性核素的特征参数。与半衰期一样是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速度的一项指标。

衰变常数(λ)与半衰期(T1/2)有下列关系:λ=0.693/T1/2;T1/2=0.693/λ。λ值愈大,放射性元素衰变愈快,半衰期愈短。

对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现象进行观察统计,实验发现,用加压、加热、加电磁场、机械运动等物理或化学手段不能改变指数衰减规律,亦不能改变其衰变常数。这表明,放射性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运动规律所决定的。

4.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公式计算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m=m0×(1/2)t/T,其中T表示半衰期,t表示经过时间,m0表示初始质量,m表示剩余未衰变的质量。半衰期的物理意义是有一半数量(或质量)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5. 辐射半衰期公式

核辐射半衰期一般为:0.0018秒-45亿年。

所以原子的辐射都是有半衰期的,但是不同的原子不一样,半衰期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钋的半衰期是0.0018秒,时间很短,但是铀的半衰期却是45亿年,时间很长,所以核辐射半衰期一般为:0.0018秒-45亿年。

半衰期只是一种平均现象,并非经过两个半衰期,所有辐射都将消失。放射性是一种概率现象,每经过一个半衰期,初始原子会消失50%,即辐射的危险会降低一半,但还能延续很多个半衰期。只要还有最后一个原子没衰变,放射性就不可能完全消失。不过通常来说,在经过30个半衰期后,辐射已减至原来的十亿分之一,基本无法被探测到,也就没有危害了。

6. 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公式

其中T表示半衰期,t表示经过时间,m0表示初始质量,m表示剩余未衰变的质量。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m=m0×(1/2)t/T,

半衰期的物理意义是有一半数量(或质量)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扩展资料:

在物理学中,尤其是高中物理,半衰期并不能指少数原子,它的定义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衰变是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核的行为,而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即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

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做出统计预测。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

7. 放射性核素有效半衰期计算公式

m=M(1/2)^(t/T)

其中M为反应前原子核质量,m为反应后原子核质量,t为反应时间,T为半衰期。在物理学上,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机会率也越高。

由于一个原子的衰变是自然地发生,即不能预知何时会发生,因此会以机会率来表示。每颗原子衰变的机率大致相同,做实验的时候,会使用千千万万的原子。

衰变是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核的行为

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即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做出统计预测。

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8.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公式是什么

是这样测的:

①利用核物理仪器直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强度随时间的减少量,因此,又叫做直接测量法.该方法适用于半衰期短,放射性强度大(如α衰变)的同位素.

②是地球化学方法或叫做间接测量法,通过测定已知年龄的矿物中母体与子体含量,利用年龄公式计算获得,这个已知的年龄是通过其它测年方法的测定获得,而该方法母体的半衰期已经过精确测定.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是: 其中:No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 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 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万年。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Radioactive decay)。

这些粒子或能量 (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 统称辐射(radiation)。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

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half-life)。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变为新核的现象.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产生的变化,它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它服从量子统计规律.

对任何一个放射性核素,它发生衰变的精确时刻是不能预知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衰变的规律十分明确.若在dt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为dN,它必定正比于当时存在的原子核数目N,显然也正比于时间间隔。

9. 放射性半衰期计算公式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半衰期的计算公式是m=M(1/2)^(t/T),其中M为反应前原子核质量,m为反应后原子核质量,t为反应时间,T为半衰期。

10. 核素半衰期计算公式

放射性衰变公式

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的自发破裂导致核辐射的产生被称为放射性衰变。在放射性过程中衰变的核素是母体核素,在放射性过程中产生的核素是子核素。

放射性公式是由:

N = Noe-λT

N0 = 物质的初始数量和 N 是数量仍然保持和尚未衰变.

T是衰变数量的半衰期

e 是欧拉的数字等于 2.71828

11.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表

在物理学上,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机会率也越高。

放射性元素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统称。

指锝、钷和钋,以及元素周期表中钋以后的所有元素。

该类元素的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因此命名。

天然元素指最初是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放射性元素。

它们是钋、氡、钫、镭、锕、钍、镤和铀。

相关推荐

企业办公软件都有哪些?

办公自动化 2024-01-14

数控车床自动编程用什么软件?

办公自动化 2024-01-12

写字间物业管理方案

办公自动化 2023-12-09

自动化的好处和坏处

办公自动化 2023-12-05

单片机有什么特征?

办公自动化 2023-11-27

excel2007教程|excel2007教程下载

办公自动化 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