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15:48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台风的成因,至今仍无法十分确定,但已知它是由热带大气内的扰动发展而来的。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不已,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
管理会计相关公式和字母表示意思
1、a(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2、b(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3、成本性态模型:y=a+bx
4、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
5、营业利润差额简算公式:
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
6、利润计算基本公式: P=px-bx-a
7、贡献边际相关公式:贡献边际总额 Tcm= px-bx,单位贡献边际 cm= p-b,
贡献边际率 cmR=cm / p,变动成本率 bR=b/ p bR+cmR=1
8、保本点分析 保本量 x0=a/ cm= a/ (p-b)
保本额 y0= a/ cmR= p x0
9、安全编辑相关公式:安全边际量 MS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量
安全边际额 MS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
安全边际率 MSR= MS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
保本作业率 dR=保本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
MSR+ dR=1
利润=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
10、保利点分析 保利量x’=a+TP/ cm= a/ (p-b)
保利额 y’= px’=a+TP / cmR= a+TP /(1 –br)
11、综合贡献边际率(cmR’)=∑(cmRi•Bi)
Bi表示的是i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12、经营杠杆系数(DOL)=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基期贡献边际/基期利润
= cm•x/p
预测利润额 P2= P1×(1+产销量变动率×DOL)
预测销售量 X2=X1×(1+利润变动率/DOL)
13、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单位贡献边际/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14、差别损益法分析步骤:(1)差别收入 △R=RA-RB
(2)差别成本 △C=CA-CB
(3)差别损益 △P=PA-PB
15、成本无差别点X0=(a1-a2)/(b2-b1)
16、项目计算期(n)=建设期+生产经营期=s+p
17、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资本化借款利息
18、净现金流量 NCFt =CIt- COt
简化公式:建设期 NCFt =-It
生产经营期NCFt=Pt+Dt+Mt+Ct+Rt
Pt为第t年利润;Dt为第t年折旧额为;Mt第t年摊销额;Ct为第t年在财务费用中列支的利息费用;Rt为第t年回收额。
19、复利现值系数(P/F,i,n)=(1+i)-n
20、复利终值系数(F/P,i,n)=(1+i)n
21、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A,i,n)=[1-(1+i)-n]/i
22、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A,i,n)=[(1+i)n -1]/i
23、净现值 NPV,就是将各年现金净流量折合为现值
NPV= NCF0×(P/F,i,0)+ NCF1×(P/F,i,1)+……+ NCFn×(P/F,i,n)
24、内部收益率 IRR,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报酬率,即能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计算步骤:1)逐步逼近法(逐步测试法)
用利率i1进行测算,得到NPV1,如果NPV1>0,提高测算比率i2,两个利率相差不超过5%,测算后得到NPV2,如果NPV2>0,继续提高比率测算,一直到两个利率相差不超过5%,且一个NPV>0,一个NPV<0,然后就可以运用内插法;反之,降低测算比率,进行测算NPV
2)内插法的运用
假设通过测算得到两个NPV,起对应为如下:
i1 —— NPV1 ,i2 —— NPV2 (符合条件△i<5%,NPV1>0,NPV2<0)
IRR= i1+ NPV1/(NPV1- NPV2)×(i1- i2)
(一)信息化的技术含义
1.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特征
信息化概念的复杂内涵是由其独特的技术特性决定的,这些技术特性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1)数字化。20世纪30年代,克劳德·商农完成了他的硕士论文《计算机电路(关代表真,开代表假)如何才能完成逻辑操作》,这是计算机对所有信息进行编译、存储和使用时所凭借的二进制代码系统。时至今日,这些被称为比特(B1T)的“1”或“0”不仅可以表示开或关、上或下、黑或自、出或入,而且可以表示几乎所有的人类信息。“在过去的25年中,我们极大地扩展了二进制的语汇,使它包含了大量数字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信息,如声音和影像,都被数字化了,被简化为同样的“1”或“0”。因此,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首要的技术特性,被人比作“信息DNA”。
商农的信息理论闯入实践之门的重要突破是所谓“数据压缩技术”,它对于计算机和通信都十分关键。虽然任何信息都可以数字化,但数字化信息(numerical information)却十分冗长。此时,根据商农的“信息就是减少不确定性”的概念框架进行数据压缩(data compression),既可删除无意义的数字代码,又无损于信息含量。此外,由于数字传输具有高保真的纠错(error correction)功能,因而为远距离通信预设了“先天优势”。
(2)网络化。数台计算机形成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则可称之为“互联网”或“网络”。这种网络化技术可以使互联网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采用一种标准的计算机网络语言(技术上称为协议)使所有的计算机得以相互交流。目前人们所熟知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实际上是全球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干线。
数字化信息的网络化交流,在技术上依赖于TCP(传输控制协议)和tP(网络层协议),它可以保证各种信息安全、可靠地到达指定地。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都可以采用网关(cA,IEwAY)与IN.TERNET相通,从而使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一个巨大的全球信息网。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拉里·斯马尔认为,这是自古腾堡(发明印刷机——笔者注)以来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这种相互连结的网络基本上是时空的破坏者,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
(3)大容量。今天,英特尔公司所生产的微处理器已经容纳了1000万个晶体管;据说十年以后,人类将生产出能容纳l0亿个晶体管的芯片。这种几何式的增长速度被信息技术专家称之为“莫尔定律”,其预言:微处理器所包含的晶体管数每18个月翻一番。
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大容量特征,使计算机产生了巨大的存储能力和极快的处理功能。而当其在网络中运作时,则使计算机成为一种革命性的工具。
(4)高带宽。把一切信息都转换成数字固然方便,但比特数是极高的。因此,除利用数据压缩技术,还要求信息通道具有很高的带宽(bandwidth)。所谓带宽,指在特定信道上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也叫比特率。光纤通信技术,是解决带宽问题的有效手段。据计算,人类有史以来积累起来的知识,在一条单模光纤里,用3~5分钟即可传输完毕。为此,有人乐观地说:“光纤已经带着我们从较窄的带宽大步跳跃到近乎无限的带宽”。因此,光纤及其高带宽技术特性是信息世界的快车道。
2.信息化概念的技术内涵
在相当一部分技术专家看来,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综合及其运用过程。阿古尔等人认为,信息化——这是在计算机化(广泛的数据库存取和现代通信手段)基础上建立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及生态任务的社会信息基础设施。格莉米扎写道,“在全世界组建全球性的信息网络,并将它们联成统一的信息空问,简要地说,建设将世界上所有贮存的信息变成每一个人的财富的人类共同体——这就是信息化。”从技术的角度看,信息化实质上是计算机化加通信化,为此,美国学者还创造了一个新词Compunication(计算机通信)。
信息技术专家童志鹏教授将信息技术体系划分为信息基础技术、信息作业技术、综合系统技术。依此来看,现代信息技术进步主要是信息作业技术方面的发展,这也是信息化的主体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现代技术的典型领域;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材料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和基础技术;而“信息高速公路”则是其综合运用的范例。
(二)信息化的社会方面
1.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效应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关键性的科学技术则是推进社会转型的第一动力。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每一项划时代的重大科技进步,都会带来生产工具质的飞跃,并将其转化为社会形态的变革。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将以提高生产工具的信息含量为杠杆,促进人类社会向信息文明跃迁。
2、信息化概念的社会侧面
实际上,信息化不仅有其技术内涵,还存在着社会方面;信息化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还是一场由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实质是根本改造社会生活的所有信息环境,其目的是优化任何一个有社会意义的活动结果。信息化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而是以计算机革命为基础的社会——技术过程。”有人说,这是前苏联用二十多年时间,耗资几千亿卢布才换来的一条经验教训。
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信息化,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会引出众说不一的结果。有人说,信息化就是知识化,是为更大规模地生产、贮存、转换、传播,甚至创造新知识而集约地利用新技术和最新工艺的过程,是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过程。因此,未来社会也可以称之为“知识社会”。还有人说,信息化就是“掌握作为重要管理和发展资源的信息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社会”。乌家培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它是一种物质的社会经济现象。”
信息化的社会方面,不同学科的理解是大不一样的。但至少有三点是基本确定的:其一,以计算机通信为物质基础;其二,以信息活动上升到主导地位为标志;其三,以步入信息文明为过程。
(三)对信息化概念的社会学界说
1.社会学的信息化定义
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那么,信息化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及逐渐建立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体系,即逐渐步入信息文明的社会发展过程。
在这个定义中,信息化被赋予三层含义:它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普遍运用;它是新质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体系的确立:它是步入信息文明的社会发展过程。实际上,社会学的信息化定义仅仅是关于信息化的社会方面诸多理解的概括和规范化。确切地说,这是对信息化概念的社会学诠释。
2.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信息化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项划时代的重大科技进步,都会带来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化,并将技术革命转换为社会形态的重大变革。一般认为,人类已经发生过四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是1780年至1910年的机械化革命,以蒸汽机技术为核心;第二次是1911年至1945年的电气化革命,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第三次是1946年至1975年的自动化革命,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第四次是1976年开始的信息化革命,以数据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①。与此相对应,人类社会也经历了由农业到工业、由工业到服务业、再到信息业的产业结构大变动,以及相应的社会形态变化。
由信息化所引发的社会形态变革,丹尼尔·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也有人称之为“电信社会”,更多的人则称之为“信息社会”。专家们认为,“由计算机和通信手段造成的信息时代,不仅对现代工业社会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影响,它将引起如此规模的社会变化,使现代制度转变为全新类型的人类社会,即信息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18世纪的蒸汽机技术、19世纪的电气技术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性质。由此,信息化将会引发一个步入信息文明的社会发展过程。
3.信息化的物化基础
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是以数据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相匹配则构成了信息化的物化基础。“人类对不同的资源基础的选择和依赖既是社会文明变迁的一种内在的依据,又是社会文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目前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高度重视和作为主要的资源基础,正表明了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综合,以信息高速公路等互联网络为典型。它将作为信息社会的“中枢神经”,承载人们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成为信息化的物化基础。
4.信息化的社会内容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是建立新质的(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体系。简单地说,就是确立信息文明的社会形态。就过程而言,信息化的社会内容是通过生产力的跃迁、劳动方式的变化等诸多环节实现的。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技术的社会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生产实现的。
信息文明的社会形态,最终要体现在人类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体系的变迁上。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逐渐建立自己的规则、新的行为方式逐渐制度化的复杂过程,这也是社会学家所说的“技术与社会互相生成”的社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