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logo设计 > 可用性设计(可用性设计八大原则)

可用性设计(可用性设计八大原则)

2022-12-05 09:21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1. 可用性设计八大原则

车辆设计总体原则

对动车组和客运车辆的设计制造应遵循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方针,遵循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的原则。

(1)具有良好、可靠的运行安全性。采用了先进成熟的转向架、轻量化和模块化车体、具有先进的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和自动列车保护系统。牵引单元采用先进的IGBT功率元件以及VVVF控制牵引方式。设置安全行车监控系统,车下悬吊装置均采用安全防护设施。

(2)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以舒适性、适用性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旅客的旅行需求。如采用密接式车钩,避免纵向冲动。

(3)节能和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采用再生制动方式,低阻力走行装置降低运行能耗;采用阻燃、环保材料,整列车设真空集便装置,减少环境污染。

(4)采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可靠性。有行车安全监测诊断系统和无线传输系统,实现列车监控、诊断的信息向地面设备的传输。

对货运车辆,同样应该遵循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方针,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的原则。重点包括:

(1)具有良好、可靠的运行安全性。采用了先进成熟的转向架、轻量化和模块化车体,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2)节能和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低能耗转向架设计、低噪声技术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可循环材料的使用等。

(3)便捷的可用性和可维修性,降低产品的运用成本。

(4)对快捷货运车辆和特殊货物运输车辆应装备有车辆运行状态监测诊断系统,保障运用安全。

2车体设计原则

车体是运送旅客和承载货物的基础,因此对轨道车辆的相关“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总要求同样适用于车体的设计,具体体现在:

(1)车体轻量化设计要求:采用合理的承载结构和新材料,在保障结构寿命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车体自重;

(2)车体耐碰撞安全设计要求;

(3)客车车体的密封要求;

(4)货车车体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3 转向架设计原则

在客车和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设计中,通常采用空气弹簧悬挂系统、无磨耗轴箱弹性定位、盘形制动为主的复合制动系统等。以下的设计原则在国内外基本上形成共识:

(1)采用能有效地抑制转向架蛇行运动,提高转向架蛇行运动临界速度,提高转向架运行稳定性的各种措施。

(2)采用高柔性的悬挂系统,降低轮轨间动力作用,以获得良好的振动性能,提高车辆和转向架运行的平稳性。

(3)采用高强度、轻量化的转向架结构,提高转向架结构运用安全性。

(4)驱动装置采用简单、实用、可靠、成熟的结构,尽量减小簧下质量和簧间质量改善轮轨间的动作用力,提高运行可靠性。

(5)基础制动装置采用复合制动系统,提高运行安全性。

对货车转向架的一般要求是:结构简单合理,工作安全可靠,运行性能良好,制造成本低廉,维护检修方便等。一般货车转向架主要由轮对轴箱装置、弹簧减振装置、构架或侧架和摇枕、基础制动装置等几部分组成。

对快速货车转向架,由于运行速度的提高,许多设计方法参考了客车转向架,但是由于货物运输的要求,需要在运行安全性、可靠性、成本和可维护性等方面兼顾,基本的准则包括:

(1)采用轴箱和中央弹性悬挂,减轻簧下重量。簧下重量对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和轮轨作用力都有较大影响,簧下重量越大,动力学性能越差,轮轨作用力也越大,因此,快速货车转向架应采用轴箱弹性悬挂来减少簧下重量。

(2)采用空重车非线性悬挂系统,满足装载要求。由于货车在空重车工况下载荷变化大,受限界和车钩高度的限制,货车转向架垂向总挠度及空重车状态下垂向挠度差有严格限制。为使空、重车都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主悬挂系统应采用两级及以上线性弹性元件的组合或非线性刚度弹性元件。

(3)减少悬挂中的磨耗件。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转向架各部件的振动加剧,如转向架中磨耗件太多,将严重影响车辆运行性能的稳定,缩短维修周期,加大维修工作量和维修成本。所以快速货车转向架应尽量减少悬挂中的磨耗件,最好实现无磨耗。在结构上可采用弹性定位、液压减振器等方式来实现。

(4)采用整体焊接构架或控制转向架蛇形运动稳定性。三大件转向架的菱形变形是影响车辆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采用三大件式结构的快速货车转向架应在结构上采取相应措施增加转向架抗菱形变位的能力。而整体焊接构架则彻底消除了菱形变形。具有良好的横向运动稳定性,同时整体构架为安装盘形制动提供了条件,使转向架具有较好的制动性能,所以整体构架在快速货车转向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5)采用车体/车专向架回转装置,提高转向架蛇形运动稳定性。货车速度提高以后,对稳定性的要求相应提高,因此在车体和转向架构架间应加装合适的抗蛇形装置,提高转向架的蛇形运动稳定性。比如采用常接触弹性旁承十纵向拉杆方式,安装油压式的抗蛇行减振器,或其他主动控制元件等。

6)采用盘形或轮盘制动装置。车辆速度提高后,对转向架的基础制动装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不同国家对制动距离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快速货车转向架的制动方式也有较大区别。如欧洲铁路对制动距离要求较高,120 km/h以下的转向架采用单侧或双侧踏面制动,当速度提高到140 km/h以上时,普遍采用盘形(轮盘)制动十防滑器的方式。

对重载货车转向架,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常用设计准则包括:

(1)采用高强度转向架结构,提高转向架结构安全性;

(2)采用具有径向作用的转向架结构,以减小曲线轮轨横向力、降低车辆和钢轨磨耗,同时降低运行阻力;

(3)采用一系悬挂系统,以减小簧下质量,改善轮轨间的垂直动作用力,实现低动力作用,提高转向架走行部和钢轨的使用寿命;

(4)采用空重车非线性悬挂系统,满足装载要求;

(5)基础制动装置采用复合制动系统,简化制动系统,提高运行安全性

2. 什么是可用性设计

页面布局设计

导航设计

交互操作

视觉要素

3. 可用性十大设计原则

一、目标:信息安全通常强调所谓CIA三元组的目标,即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CIA 概念的阐述源自信息技术安全评估标准(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 Criteria,ITSEC),它也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和安全建设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漏给非授权用户或实体。

2、完整性(Integrity):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非授权用户篡改,同时还要防止授权用户对系统及信息进行不恰当的篡改,保持信息内、外部表示的一致性。

3、可用性(Availability):确保授权用户或实体对信息及资源的正常使用不会被异常拒绝,允许其可靠而及时地访问信息及资源。

二、原则:

1、最小化原则。受保护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被共享,履行工作职责和职能的安全主体,在法律和相关安全策略允许的前提下,为满足工作需要。仅被授予其访问信息的适当权限,称为最小化原则。敏感信息的。知情权”一定要加以限制,是在“满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的一种限制性开放。可以将最小化原则细分为知所必须(need to know)和用所必须(need协峨)的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在信息系统中,对所有权限应该进行适当地划分,使每个授权主体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部分权限,使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个授权主体分配的权限过大,无人监督和制约,就隐含了“滥用权力”、“一言九鼎”的安全隐患。

3、安全隔离原则。隔离和控制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而隔离是进行控制的基础。信息安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将信息的主体与客体分离,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4. 可用性设计八大原则案例

(1) 先进性原则

  从较高的起点对网络建设进行规划,充分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满足应急平台各种业务实时数据、非实时数据传输需要,形成统一先进的通信系统。

  (2) 安全性原则

  由于应急平台的特殊性,因此网络设计过程中从网络技术、骨干路由、电路保护、传输设备到项目人员组织、施工和运维环节等技术和人力资源多方面考虑项目的安全保证。

  (3) 可靠性原则

  网络设计过程中从网络技术、骨干路由、电路保护、传输设备等多方面考虑此项目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同时提供7*24的服务保障,从技术和服务两方面保证该项目的可用性达到要求。

  主干通信网络具备电信级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特性,其骨干网络设备关键部件和中继线路为全冗余配置,不会因单点故障影响平台运行。

  (4) 经济性原则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性能价格比较,选择优化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技术,尽可能利用和保护现有设备和投资,做到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合理的方案,以最小的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成本建设一个高可用、高安全的专用网。在满足各类通信需要并具备必要的网络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端设备投资和网络通信费用。

  (5) 可扩充性原则

  考虑到未来全省各级应急平台的发展,网络承载的信息流量不断增加。通信网的设计中须考虑未来带宽扩容、电路提速的需要,从网络和设备的配置上都要保留一定的扩充余地,便于融入随着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功能。

5. 提高可用性设计的意义

手机APP的UX设计被定义为通过增强与交互相关联的可用性,可访问性和乐趣来提高用户对APP的满意度的过程。

6. 可用性设计八大原则是什么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人性化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

人性化很大程度上和可用性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者说人性化设计就是可用性设计的一个思路和原则.往往理论化的解释会让人有太多的想象和误解,我们只来看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自ms的passport network注册页面,也许你非常讨厌微软,但你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他们棒极了.

7. 高可用设计原则

设计其实就是用户想要一个产品(方案),这个产品呢是要满足一定目的的。

比如室内装修的设计我是要根据房型个人喜好装修,让自己住得舒服;服装设计就是要设计出时尚穿得舒服让穿得人显得身材好有气质;工业设计是要提高我的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如果说需求是目的地那设计就好比一座桥 ,这座桥怎么设计完全掌握在设计师手里。设计师需要根据客户的情况,河水的情况(客观条件的制约)来设计出一个牢固,材料消耗少,能让客户最快到达目的地的桥。

设计遵循的原则还是以人为本,加上一些灵感,创意还有天赋和自己经验知识积累设计出一个实用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8. 可用性设计包含三个方面

设计规范是指对设计的具体技术要求,是设计工作的规则。一般包括总体目标的技术描述、功能的技术描述、技术指标的技术描述,以及限制条件的技术描述等。

在设计规范时具体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A. 量化指标:确定一般可用性原则和审美常识下的避免犯错的方法,以及一旦出现错误后的补救方案。规范的第一个目的是减少设计过程中出错的次数,一般这是针对新手设计师的,好的量化指标是告诉他经验。

B. 确认设计关键点: 获得该设计规范针对范围内的关键点,包括设计方向和设计元素,以通过项目设计的过程,达到团队成员的更加密切的配合效果。它是一份检验文件,记录过程中的错误,留作以后的经验。并在此可以做出项目和产品设计的里程碑。

C. 规范设计原则:这个原则有可能是针对单个项目的,也有可能是整个设计团队的指导原则,这个原则要被反复强调,反复实施,团队人员要共同为这个原则负责。

D. 设计规范本身也需要可用性

9. 产品设计可用性原则

目标:

1、 确保系统测试的活动是按计划进行的;

2、 验证软件产品是否与系统需求用例不相符合或与之矛盾;

3、 建立完善的系统测试缺陷记录跟踪库;

4、 确保软件系统测试活动及其结果及时通知相关小组和个人。

原则: 1、测试机构要独立; 2、要精心设计测试计划,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可用性测试、逆向测试、安装测试、验收测试; 3、要进行回归测试; 4、测试要遵从经济性原则。

相关推荐

∧LPH∧是药品的什么标志

logo设计 2023-12-17

标志为大写g的游戏公司

logo设计 2023-12-16

中国银行徽标的意义是什么

logo设计 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