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9 05:17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移动支付成为最大引擎
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各类电商消费类平台的移动化,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创造出更多的使用场景,促使该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整体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2013-2019年,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由17.75万亿元增长至248.51万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万亿元,达201.99万亿元,估计2020年全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交易规模将达到280万亿元。
移动终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底,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8.53亿人,较2020年3月增长8744万,占手机网民的86.5%。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从2013年的1.3万亿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超过204万亿,2013-2017年增速连续4年超过100%,成为拉动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实现高速增长的最大引擎。根据Analysys
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240万亿元。
前瞻观点:海外及B端市场驱动 行业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随着我国跨境交易需求的增加、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第三方跨境支付及第三方支付B市场将成为驱动第三方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的新引擎,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前瞻预计到2026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有望突破570万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数字人民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数字人民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国都(300130.SZ)、拉卡拉(300773.SZ)、新大陆(000997.SZ)、恒生电子(600570.SH)、四方精创(300468.SZ)等。
本文核心数据: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网络支付用户规模
自从数字人民币推广以来,针对其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冲击与挑战“众说纷纭”。但数字人民币的发行,真的意味着第三方支付要“凉”了吗?事实上,从定义上来看,这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的比较
数字人民币定位M0,是法定货币,通俗意义上是“钱”;第三方支付是支付平台,是“钱包”。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生活中,因终端的体验相对一致,故会有所混淆。
为了加以区分,从两者的支付体系的进行对比。具体来看,数字人民币的安全性、便捷性、费用成本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数字人民币安全技术保证隐私、交易等安全性
央行数字货币作为具有法定地位的货币,具有无限法偿性,应能实现代表国家信用、可以安全存储、能够安全交易、进行匿名流通等目标。因而,安全属性是最核心的底层保障。据悉,我国数字人民币的相关安全技术部分技术处于专利阶段。
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零成本
从结算最终性的角度看,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基于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资金转移,不需要通过银行账户,可实现支付即结算。
另外,数字人民币目前不抽取服务费,其与实物人民币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银行不向指定运营机构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指定运营机构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
2016年开始,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收取提现手续费,虽有一定的免费提现额度,但对于大额提现来说是杯水车薪,且商户承担的手续费更高,而PayPal作为全球第三方支付体系,针对中国商户的交易费率更是达到3.5%。虽然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概念上完全不同,但从支付体系方面,数字人民币拥有自己的数字钱包,交易便捷性更强,成本更低。
数字人民币目前依赖于第三方支付市场和技术
虽然,我国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相对第三方支付体系具有安全性、便捷性以及成本的优势,但从目前看来,第三方支付体系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交易量,以及在“钱包”相关的技术较为成熟。
首先,从用户基础来看,2021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72亿人。其中数字人民币用户个人钱包2087万个,相较于接近9亿人的网络支付用户规模为“冰山一角”,未来数字人民币的用户规模将在这部分人群中扩张。
从市场来看,2013年以来,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呈爆发式增长,即便是在特殊的2020年,整体仍旧可以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2021年上半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接近150万亿元,市场交易体量庞大,同期数字人民币的交易规模为345亿元。
另外,在支付系统技术的成熟程度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依靠自身的技术积累为数字人民币提供钱包开发服务。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支付、管理等都需要数字钱包的支持,因此钱包在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
整体来看,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并不存在冲突或者矛盾,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是在两者的支付体系有所交集。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拥有安全、便捷、低成本的优势,第三方支付体系拥有成熟的钱包技术,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交易体量。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有赖于第三方支付体系的技术和市场,而第三方支付体系亦能够借助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转变商业模式,进行技术迁移。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人民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三方支付在风险上存在这样的问题:共性问题主要包括备付金挪用、反洗钱、信息保护、不正当竞争等几个方面;个性问题上,互联网支付领域易遭受欺诈风险,银行卡收单则涉及套码、切机、二清等问题。那么,第三方支付存在的不正当竞争,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有哪些? 一、信息泄露风险 1.支付渠道参数泄露 商家使用支付宝、微信、智付等支付平台,需要接入第三方支付接口。而接入支付接口的过程中,商家需要将支付渠道参数提供给Beecloud、Ping++等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这些集成服务商能把支付宝、微信、易宝、智付、网银等多种接口集成在一个系统下。由于商家和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为支付渠道参数的拥有者,当出现信息泄露问题时,责任承担人的确定就比较困难了。 例如,商家接入全渠道支付接口,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支付渠道参数泄露,此时黑客会利用此参数进行恶意代收代扣等行为,或者用于洗钱等非法活动。此时商户会被第三方支付风险控制系统认定为黑名单,造成投诉纠纷时,甚至要承担赔付责任。 2.数据泄露 由于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或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内部风险控制存在漏洞,导致企业交易数据泄露。这些交易数据有可能被被人转卖牟利或被竞争对手获得。竞争对手可以利用该类交易数据分析商户的交易行为,从而分析其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致命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支付牌照交易买卖如此活跃,小米、绿地、唯品会等互联网巨头不惜重金购入,京东停止与支付宝合作的原因。 这种数据的泄露,除了交易数据的泄露,还涉及客户数据的泄露。在对客户实名认证的过程中,如果通过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的SDK调用第三方支付的实名认证接口,在调用数据的过程中,存在客户数据泄露风险。 二、支付集成服务商风险 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的各个接口是由各大支付平台提供的。如果集成服务商不能及时获取各个支付平台的接口更新信息(如安全漏洞更新、勒索病毒应对更新等),那么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安全。况且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对于各个支付接口的更新是要受到开发资源排期、版本更新进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的另一个风险在于其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在“商家-支付集成服务商-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接口集成模式下,如果支付集成服务商的系统受到DDoS、蠕虫病毒等外部攻击,那么该支付集成系统就无法正常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