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2 21:45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测量平差
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不完善和人为因素及外界条件的影响,测量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提高成果的质量,处理好这些测量中存在的误差问题,观测值的个数往往要多于确定未知量所必须观测的个数,也就是要进行多余观测。有了多余观测,势必在观测结果之间产生矛盾,测量平差的目的就在于消除这些矛盾而求得观测量的最可靠结果并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测量平差采用的原理就是“最小二乘法”。
测量平差是德国数学家高斯于1821~1823年在汉诺威弧度测量的三角网平差中首次应用,以后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得到发展,测量平差已成为测绘学中很重要的、内容丰富的基础理论与数据处理技术之一。
根据仪表的准确度确定一次测量的最大测量误差为:
指针表
△Xm =仪表准确度等级%×使用量限
数字表
相对误差
E= ±(a% ±b%( Xm/X))其中为Xm量限,X为读数
绝对误差 △ = ± (a% X +b% Xm )
当X= Xm 时,E= ±(a% +b%)定义为数字式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本实验最后的结果是验证∑I 和∑U 分别是否为零。理论上∑I = 0, ∑U = 0,但由于测量仪器本身有误差,其结果通常∑I 和∑U 不一定为零。另外, ∑I 和∑U 是多次测量累加的结果。因此,在分析误差时,必须要求出∑I 和∑U 的最大允许误差(每一次测量允许误差之和),最后将实验结果的∑I 和∑U 的计算值与其最大允许误差相比较,确定实验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以达到本实验误差分析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