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网页设计 > indesign的基线网格如何设置?

indesign的基线网格如何设置?

2023-03-12 16:25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indesign的基线网格如何设置?

indesign的基线网格设置方法如下

打开InDesign,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在顶部菜单栏找到“视图”,点击“网格和参考线”。

“基线网格”和“文档网格”都可以添加。

还可以在场景内单击鼠标右键进行选择。

ID为专业的图文排版软件,在进行书籍画册排版时,一般只设置竖向的分栏。在新建文件时,选择“边距和分栏”。

在对话框中分别设置边距、栏间距和栏数即可:

然后执行【版面】—【创建参考线】,

分别设置行数、栏数、栏间距:

设置好的网格如下:

(按W键可以隐藏或显示网格)

设计时设置网格是为了帮助你让页面中元素布局更加规范且统一,易于用户理解,灵活运用网格不仅不会限制编排形式,还会使版面变得更加清晰、生动、统一、有条理。

如何设计实现真正的响应式微服务系统

一、清晰轻量的产品逻辑

奥卡姆剃须刀法则同样在产品架构设计中适用,越简单的架构越有利于产品的生长。清晰轻量的产品逻辑,会减少用户的负担感,从而提高交互上的效率和愉悦感。

分析Material Design,会发现Google归纳了两类复杂内容信息的层级关系,分别是Card和Tile(List

以及其他相似定义属于同类的内容信息层级),其他定义多用于UI结构及细节。其中,Google定义Card是一种多功能信息的聚合入口,信息层级应较

高,体现在Z轴应高于其他信息,视觉上有阴影表现并加以圆角处理。而tile(或同类信息列表)则是(同类或相关)信息的模块展现,信息层级应较低,体现

在Z轴应略低于其他信息,视觉上应无阴影表现不加圆角处理。其结果是从视觉层面让产品对象更高效、更简单,同时也更具物理世界的“真实感”。

最近接手的项目是Gekec.com的全站改版。Gekec(革客)是Geek和Maker交集,喜欢革新,喜欢技术范儿、新潮的科技消费品,喜欢

自己动手创造产品,Gekec.com也就是这类人的聚集地,整个产品囊括电商、资讯(或h5宣传)、拆机、以及社区讨论等各种功能,改版前逻辑复杂,功

能繁多。改版开始之初,笔者了解到革客群体时,便认为理性加浓重Geek味道的Google风格或许是最适合Gekec.com的视觉体系,然而复杂的产

品逻辑不能给用户带来高效的交互体验和愉悦的使用感受,视觉上也并不能很好的通过Material

Design推演并且变化,所以梳理出清晰、轻量且方便视觉统一的产品逻辑成为第一任务。

Gekec.com的产品全功能在此并不赘述,Product Feature全部为达成宜家式的体验式设计,经过梳理可以归纳成三层,首层为体验层(多入口的首页封面)、第二层为货架层(包括商城模块、拆机模块、体验模块)、第三层为详细、操作层;

如上图,轻量的产品结构即可方便设计的推演。例如其中第一层可以通过H5灵活排版做产品全方位体验,第二层与第三层的关系即可利用Material

Card和Tile表现。Card表达了全部信息的聚合和入口,tile则表现同类信息的罗列。从card跳转到最终页应有一种卡片展开的体验。

二、适宜UI推演的响应办法

在产品逻辑清晰简洁的基础上,一套适宜Material Design变化的全尺寸响应办法就成为复杂响应式网页设计的核心内容,响应办法能够直接决定功能模块的响应逻辑以及UI的变化。实际操作中,响应办法的确定主要就是确定栅格和占比。

1)栅格

网页栅格系统是从平面栅格系统中发展而来。对于网页设计来说,栅格系统的使用,不仅可以让网页的信息呈现更加美观易读,更具可用性。而且,对于前端

开发来说,网页将更加的灵活与规范。栅格系统的具体含义以及使用方法在此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淘宝UED的一些文章:

网页栅格系统研究(1):960的秘密

网页栅格系统研究(2):蛋糕的切法

网页栅格系统研究(3):粒度问题

网页栅格系统研究(4):技术实现

在Gekec.com的项目中,经历产品功能模块的梳理,笔者使用了12栅格系统,目的是能够满足2、3、4、6的页面等分。注:具体栅格系统的建立应因产品和设计所决定,栅格系统并不是万能的,而确定的栅格系统可以为整个响应式设计做规范性参考。

2)占比

A.占比

如上文说,12栅格约束网页的内容区,而网页的内容往往并不占据屏幕的全部宽度,而是在两侧留有间隙,营造空间感。由于屏幕的限制,这种空间感在移动端设备显得更加重要,如图,然而强加固定的margin pixel会使得12栅格占比不定,难以控制设计效果。

所以占比应是12栅格宽度对应屏幕的比值,即:

12栅格宽度X占比=屏幕宽(临界点)

优秀而巧妙的占比确定可以让网页设计呈现在各个主流屏幕上均是100%像素。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若一个200px宽的元素在1200px宽的屏幕上,其占比为16.67%,同样的逻辑,到1024px的屏幕上这个占比

16.67%的元素即占据了170.67px,这样的情况下,某一个物理像素无法占据100%,在完美主义的设计师眼里,是无法接受的事情。而巧妙的占

比,可以让元素在各个主流屏幕占据100%像素,完美展现设计意图。

B.临界点

临界点(breakpoint)是指响应式网页发生布局变化的关键点,如“当屏幕宽度小于480px时加载...样式,当宽度在480px-

600px之间时加载…样式”。响应式网页理论上有无数种尺寸,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每个尺寸都去做设计,需要做的是选定几个临界点做设计,在两个临界

点之间是延续上一个临界点的布局。

临界点确认总体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页面在手机(屏幕很小)、平板(屏幕中等)、PC(屏幕大)上加载相应的样式,然而经验较少的设计师往往会苦恼一个

问题,那就是高像素的手机屏幕和低像素的平板屏幕应如何处理。例如设计师会担心1080p的手机加载大屏幕页面,或者720p的平板加载小屏幕页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响应式网页不同于APP的屏幕适配。网页是沉浸于浏览器的产品,浏览器所启动的屏幕像素才可以被认为是临界点的参考点,为此,笔者

做了一些测试,如下表,可以看出不少1080p手机在浏览器中仅启动360px,而神奇的ipad无论是不是retina屏幕,无论是不是mini,均显

示1024x768px 。

在设计中经常遇到这几个问题:

1.想要网站兼容手机、平板电脑、pc,就得为不同的设备定制不同的版本。

2.想要网站的某些页面在宽屏显示器下一行显示更多的内容,又得为宽屏定制一个版本。

3.很多人并不是在全屏的情况下浏览我们的页面,如果让页面随着浏览器宽度改变而相应的调整会不会比较好?

有没有办法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

响应式Web设计(Responsive Web design)的理念是页面的设计与开发应当根据设备环境(屏幕尺寸、屏幕定向、系统平台等)以及用户行为(改变窗口大小等)进行相应的响应和调整。具体的实践方式由多方面组成,包括弹性网格和布局、图片、CSS media query的使用等。无论用户正在使用pc、平板电脑,或者手机,无论是全屏显示还是非全屏的情况,无论屏幕是横向还是竖向,页面都应该能够自动切换分辨率、图片尺寸及相关脚本功能等,以适应不同设备。

响应式web设计对交互设计和前端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考虑清楚不同分辨率下页面的布局变化、内容的缩放等。

响应式Web设计的优势:

1、开发、维护、运营成本优势:页面只有一个,只是针对不同的分辨率、不同的设备环境进行了一些不同的设计,所以在开发、维护和运营上,相对多个版本,能节约成本。

2、兼容性优势:移动设备新的尺寸层出不穷,定制的版本通常只适用于某些规格的设备,如果新的设备分辨率变化较大,则往往不能兼容,而开发新的版本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内的访问就是个问题,但是响应式Web设计可以提前预防这个问题。

3、操作灵活:响应式设计是针对页面的,可以只对必要的页面进行改动,其他页面不受影响。

当浏览器宽度变小时,左右两栏的宽度都有缩小,左边的banner图片和视频也相应缩小,右边的头像列表由一排4个变为一排两个。

当浏览器宽度进一步变小后,页面由两栏结构变为一栏结构,部分内容的尺寸进一步缩小,搜索区域也从导航里挪到了导航外。

响应式页面的设计流程:

第一步:确定需要兼容的设备类型、屏幕尺寸

通过用户研究,了解用户使用的设备分布情况,确定需要兼容的设备类型、屏幕尺寸。

设备类型:包括移动设备(手机、平板)和pc。对于移动设备,设计和实现的时候注意增加手势的功能。

屏幕尺寸:包括各种手机屏幕的尺寸(包括横向和竖向)、各种平板的尺寸(包括横向和竖向)、普通电脑屏幕和宽屏。

相关推荐

怎样把几张照片拼成一个长图

网页设计 2024-01-17

网页图片设计要点有哪些?

网页设计 2023-12-22

如何建立一个学校的表白墙?

网页设计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