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4 10:17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1.如果是生产用机械设备,折旧计入制造费用,月末与其他制造费用一样,在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之间分摊。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2.一般在月末,制造费用会按一定的标准分配到各产品成本中做: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借:生产成本:乙产品等: 贷:制造费用;
3.某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
4.生产机器的折旧费用就是这样分配到单位成本中。
1、先计算本期成本差异率: 本期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2、计算材料的成本差异: 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又称“材料价格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格成本间的差额。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质量。
计算公式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简化版公式: 成本占有率=(期初库存商品成本+本期购入商品成本)/(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成本占有率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计算产成品成本的分摊:
发生成本的时候:
借: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贷:原材料,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等,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产品完工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分摊产品成本=当月完工的生产成本总金额/库存商品入库数量。
采用综合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综合记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成本项目中。半成品成本的综合结转可以按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结转。因此,综合结转法,又有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与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综合结转法之分。 (1)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由于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为了提高各步骤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额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产的情况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费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①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一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一车间的半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半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甲种产品 ②根据计价后的第一车间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领用数量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的累计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贷: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③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产成品交库单,以及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产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产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产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甲种产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2)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半成品的日常收发均按计划单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实际成本算出以后,再计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累计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率和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成本差异=累计实际成本-累计计划成本 累计成本差异率=累计成本差异÷累计计划成本×100% 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本月减少的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 本月所耗半成品应分配的成本差异=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计划成本×成本差异率 各个生产步骤领用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相当于领用原材料。因此,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当于各生产步骤领用原材料的核算。
A材料的分配率:1782/100*10+4*200=0.99
B材料的分配率:1717/5*100+200*6=1.01
由于材料成本差异为(-2%),所以A材料实际单价=2*(1-2%)=1.96
B材料实际单价=3*(1-2%)=2.94
甲产品:
消耗A材料=1000*0.99=990(千克)
消耗A材料费用=990*1.96=1940.4(元)
消耗B材料=500*1.01=505(千克)
消耗B材料费用=505*2.94=1484.7(元)
乙产品:
消耗A材料=800*0.99=792(千克)
消耗A材料费用=792*1.96=1552.32(元)
消耗B材料=1200*1.01=1212(千克)
消耗B材料费用=1212*2.94=3563.28(元)
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甲产品1940.4+1484.7=3425.1
-乙产品1552.32+3563.28=5115.6
贷:原材料-A材料1940.4+1552.32=3492.72
-B材料1484.7+3563.28=5047.98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约当产量比例法; 其基本做法是:
第一步,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第二步,计算费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产品应分配的费用) 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量 )
月末转成本是因为月末不仅要结转成本还要结转收入,目的是知道挣了多少赔了多少。把成本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把收入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本年利润有借方结余说明本月亏损,有贷方结余说明盈利。月末有两项成本需要结转,一个是结转已完工产品,一个是结转已销产品成本。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企业的盈亏,编制财务报告。 结转方法:
1.结转制造费用,期末计算成本之前将制造费用余额全部转入生产成本,分录为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
2.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成本转出,分录为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
3.结转销售成本,将销售出去的产品的库存成本结转,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4.以上所有完毕之后,月末结转,先结转收入类,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
5.再结转费用成本类,分录为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6.最终将本年利润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可在年终时做),分录为盈利;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亏损;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 结转时,基本上都是从相反的方向转到另一科目。双向性的科目(如权益类本年利润、利润分配、资本公积等)借贷方都有可能,结转时从相反方向结转。而收入类科目结转时肯定从借方结转(因为发生时在贷方),成本费用类科目结转时从贷方结转(发生时在借方)。
低值易耗品摊销时,会计分录为:
采用分次摊销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按实际成本
借:待摊费用
贷:低值易耗品
根据低值易耗品的耐用期限分期摊入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待摊费用
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将摊余价值扣除残料价值的差额,作为报废低值易耗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