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06:24来源:m.sf1369.com作者:宇宇
根据IBM公司总结的ERP系统实施方法论,ERP系统实施进程包括5个阶段:
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建立项目组织、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制度、进行项目初步培训,并适时召开项目启动会议等 业务蓝图阶段:蓝图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业务现状调研、业务流程及系统功能设计,并开始进行数据准备工作 系统实现阶段:系统实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系统开发与配置、单元与集成测试、各项培训工作,并继续进行数据准备工作 上线准备阶段:上线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完成开发和配置的ERP系统基础上,进行最终用户的培训、数据转换与校验,并制定系统切换计划及各项上线准备工作 上线支持阶段:上线与支持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系统切换上线,并进行应用过程中的各级系统支持服务
一个合格的ERP实施者,究竟需要点什么素质?究竟拥有怎样的素质才能真正做好ERP?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素质与技能是两码事,特别强调的是某种素质。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技能可以速成,素质不能。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快速切入客户业务的能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ERP实施人员,这是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难拥有的能力。不同的客户,业务千差万别,别说不同的行业,就是完全相同的行业,也各有自己的管理特点。同样去做实施,有人在客户现场泡了几个月,对客户的业务还是一知半解;有人只是通过走访调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能掌握客户的业务与管理。这就是区别。
要具有这方面的能力,首先最好具有某些方面的行业知识,如果你在某种行业干过,对这种行业的有相当的理解,那么当你遇到一个相同行业的客户时,当然很快地就能切入业务,因为你懂啊。
但说实话,这并不容易做到。做ERP实施的,一定会服务不同行业的客户,即使是有些行业性的ERP软件,也会面对相同行业中的不同子行业的客户,不同行业的客户的业务特点、管理方法自然差别巨大。
做ERP实施的,号称要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客户的管理水平。现在客户的要求又越来越高,交期也越来越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如果不能快速切入客户的业务,实在是很难做好ERP实施工作的,弄不好,就只能作为一个软件培训人员在工作,而不是作为一个ERP实施顾问在工作。
二、非凡的沟通能力
对于一个ERP实施人员来说,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怎么夸大都不为过。而如果想快速切入客户的业务,非凡的沟通能力本身就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沟通,很多人误以为有非凡的沟通能力就是侃爷。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我见过多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其实沟通能力非常贫乏,既表达不好自己的想法,又不能或根本不想好好理解别人的想法。那不能叫沟通,只能叫表演。
沟通是双向的,一者你要让别人理解你,二者你要去理解别人。对于一个ERP实施人员来说,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很重要。如果当你与客户沟通时,满嘴都是IT术语,或者你们软件的专用术语,那我只能说你让别人理解你的能力有待提高。
能理解别人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当客户向你描述他们的业务或需求时,使用的是他们自己的语言,有些可能是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术语,并且他们用语也非常经验化,模糊化。作为ERP实施人员,需要从这些模糊不清的描述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找到可以结构化的途径。通过推理、引导、假设、场景模拟等不同的方法,最终真正理解用户的每一句话。
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作为一个ERP顾问,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前面已经说过,不同的客户,业务流程、管理方式相差巨大,而一款真正的ERP软件,必定会包含许许多多的功能以支持各种不同的业务。
如何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构造出一个真正适合客户需求的系统,需要ERP实施人员带着智慧的光辉去解决问题。有时候,解决一个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从而可能导致以后的工作思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于一些貌似困难的问题,如果有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解决起来可能就不会那么难了。
四、印度法老般的先知能力
一个ERP实施人员,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他需要有预见问题的能力。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这句话我看非常适用于ERP实施,预见问题的能力不就是“多算”的能力嘛。
ERP实施的各个阶段,往往都需要先设计出一个个蓝图框架出来,然后围绕这个框架实施,如果没有那种算命先生般的预见能力,大概很难弄出一个好的框架来。ERP实施过程中常用的实验室流程、业务模拟等方法,其实都是一种“算”的过程,如果你可以“算出”客户的所有业务流程(正常的、异常的),你当然就能在框架中设计出解决方案来,你也当然非常容易就会把ERP实施好。不过,这种状态是太理想了,完全达到是不可能的,但它至少应该成为ERP实施人员的努力目标。
有些人,不太喜欢考虑太长远,习惯于想到哪儿做到哪儿,不管三七二十一,做下去再说,发现问题时想办法再解决吧,像消防队员一样到处救火,这种人是不太适合做ERP实施的。
五、高超的组织能力
ERP实施过程中,往往都有一些里程碑式的时刻,如某一个模块的上线,某一旧处理方式的终止,ERP项目最后也许就是由这些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堆砌起来的。而这里的每一个里程碑时刻,都不亚于战争中的一次战斗,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需要ERP实施人员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在战斗打响前做好各种策划,进行人员安排,设计各种应对措施,控制进程。一步走错步步错,有些战斗败了可以重来,有些战斗败了可能整个战争就败了。
按照常规来说:
ERP是一种企业资源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快速地优化企业资源、能控制企业资源,包括供应链、生产物流链、资金结算链及市场分销链,具有预测、模拟、计划与控制功能。
又以BOM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人力资源规划五大规划为核心。
实际上:
ERP并不是单纯的软件产品,做过erp实施的人都知道这本身只是个半成品。
实施其实是个行业化、本地化、客户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越深,软件产品的成品度也就越高,换句话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才能大。
很多erp实施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开发实现,这也是半成品的成品化过程。
首先,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其职能是为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业务高效协同,财务精细化核算等;基于MRPII对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进行整合管理。
其次对于什么样式,你没有明确问题,我基于可能的理解进行概括性回答:
软件架构样式:B/S或者C/S,前者如用友的NC系列,后者如用友的U8系列。
管理架构样式:1、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国内ERP厂商基本如此;2、以业务流为核心,如SAP等国外ERP。
ERP都是根据业务蓝图设计开发的,可以2次开发甚至可以定制,只要您有相关业务需求及实力。
您的业务需求应该是:由销售订单触发采购申请,最好还实现采购订单的追溯,本人非IT人士,但我想要实现这个应该不难,几张表而已,物料主数据+BOM+PR+PO,此业务需求一般应该发生在ETO型企业,答友里用SAP的较多,SAP里的项目采购WBS+特殊库存编号就是这种业务场景(用SAP的朋友请不吝赐教)。但是,我所见过的重复式制造类型的企业里,您这样的需求还真是不多见,不管是MTO还是MTS,销售订单触发的往往是成品需求,确定由内部生产后才由生产订单触发采购需求。
除非您就是ETO型的,一个订单就是个大项目,不然您的业务场景在实际运营中还会有几个困难点,1是由销售订单触发间接物料采购需求,这供应链响应速度也太慢了明显不达标,2是要有维护的相当强悍的BOM表且要一成不变啊。
您的权力一定很大,需要从销售订单追溯到物料需求,求带!